|
茶皂素对对虾及沙蚕的毒性影响Ⅰ.茶皂素对对虾及沙蚕的毒性影响 朱全芬1 夏春华1 朱伯荣1 梁亚全2 孙修涛2 唐丽萍1 (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,杭州) (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,青岛)
摘 要 有害鱼类的危害,是影响人工养殖对虾产量的主要因数。为寻找一种专门供我国水产养殖的定型“清池剂”,特对茶皂素的鱼毒活性进行了研究。试验结果表明,对虾对茶皂素具有较高的耐受力,在不加人为充气的自然条件下,茶皂素的使用安全浓度>10ppm;茶皂素对对虾的饵料生物——沙蚕具有一定的毒性,其致死浓度>3ppm。在海水中,茶皂素的鱼毒活性约在2天内会自行降解至无效。 关键词:茶皂素 鱼毒活性 虾池 对虾 清池剂 前 言 我国对虾人工养殖始于1978年,发展很快,至1988年养殖面积已达240万亩,对虾总产量为19.9万吨,居世界人工养殖对虾的首位。在对虾养殖中,常遇到虾池内以及换水时带入的鱼类的危害,从而严重影响对虾的产量。为清除鱼害,以往多采用鱼藤粉作为对虾养殖的清池剂,亦有用漂白粉,甚至还有用农药的,问题不少。值得提出的是,这些药剂只能用于养殖前而不能用于养殖过程中的清池。到目前为止,我国还没有一种专门供水产养殖用的定型的“清池剂”,因此,寻找一种比较理想的清池剂已是当务之急。 茶皂素不仅具有表面活性,而且还具有生理活性,鱼毒活性就是其一。山田等曾以鳉鱼为材料,对茶皂素的鱼毒活性进行了研究,证明茶皂素对冷血动物有毒,其毒性与溶血性有关,茶皂素与山茶皂素的溶血指数均为100000。茶籽饼粕在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,很有开发前途,因此,笔者对茶皂素的清池作用的有关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。本文报道了茶皂素对对虾极其饵料生物——沙蚕的毒性试验结果。 材料与方法 (一) 材料 供试茶皂素:采用脱脂茶籽饼粕,经提取、分离和干燥,制成含量>60%的粉剂。根据使用要求,配制成茶皂素Ⅰ和茶皂素Ⅱ二种型号的清池剂,供试验筛选用。 供试对虾(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ye)(仔虾)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养殖室提供,平均体长2.7厘米(1.9—4.7厘米);沙蚕(Neanthes diversicolor)捞自胶州湾潮间带淤泥中;供试纹缟鰕虎鱼(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 G11)捞自胶州湾潮间带,平均体长3.2厘米(1.6—7.9厘米)。 (二) 方法 试验在青岛市黄海水产研究所太平角养殖室进行。对虾采用水产专用的直径48厘米、高50厘米的环氧树酯桶饲养。总溶液70升,每个实验组10尾。水源用经过滤盐度为比重1.021(25℃)即29.66‰的海水,PH8.0—8.2,水质澄清透明,水温24—27℃。饲养过程以鲜蛤落肉或干虾皮作饵料,每天喂2次。饲养方式设10尾合养和单养两种。后者主要为避免虾间蚕食和误伤。单养的方法是:用直径约1米的环氧树酯管制成小罐,上下用尼龙网封口,上封口是活动的,可以放虾、喂料,10个罐放入一个大桶中。 试验分两部分:第一部分设0、5、10、20、40、60和80ppm7个浓度处理采用第1种饲养方式观察两种型号茶皂素对对虾的毒性,同时进行充气与不充气比较。第2部分为80、100和120ppm浓度比较,采用第2种饲养方式,了解茶皂素对对虾全致死浓度。持续观察48小时。测定项目为死亡数、溶氧量(Do)和溶液的PH值变化。 沙蚕试验采用溶液培养,设0、0.5、1、2、3、5ppm6个处理组,每个处理总溶液50升。为满足沙蚕喜阴的环境条件,缸底放置卵石数块,沙蚕栖生于卵石下。每缸放养10尾。持续观察72小时。 结 论 (一) 茶皂素的浓度与对虾的毒性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,对虾对两种型号茶皂素均有较高的耐受力(见表1)。在用充气不断 氧量的情况下,茶皂素浓度高达80ppm时,对虾善能生存;在不鼓气时,在本试验条件下,茶皂素Ⅰ>60ppm、茶皂素Ⅱ>40ppm时对虾严重死亡。从表2的溶氧量分析结果看,这种死亡的原因主要在于溶液缺氧,因为在鼓气的情况下水中溶氧量随茶皂素浓度变化很小,对虾的死亡也很少,而茶皂素Ⅰ为60、80ppm和茶皂素Ⅱ为40、60、80ppm时的溶氧量已从溶液起始的5.5—5.9毫升/升下降到0.3—0.6毫升/升,故出现了对虾的大量死亡。 表1 两种型号茶皂素对对虾的毒性试验 Table 1 Toxicities of two forms of tea saponin to prawn ( 单位:死亡数) (Unit:death number)
* 局部气路故障,未通气 * * 8死2残 注:48小时观察结果 * Unaeration because of the breakdawn of the aerating system * * 8 killed and 2 injured Note: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for 48 hours 表2 不同处理48小时内的溶氧量变化 Table 2 Change of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within 48 hours (Unit :ml/L)
为寻找在满足溶氧量前提下,茶皂素对对虾的全致死浓度,将用药浓度提高到120ppm,设80、100、120ppm3组处理,经48小时观察,80与100ppm的是8活2死,120ppm的是5活5死,均未达到全致死。但从生长状况来看,100与120ppm2组中仔虾懒动不进食,说明此时已有中毒症状。 综上所述,对虾对两种型号茶皂素都有一定的抗毒性作用,即使在不鼓气的养殖条件下,使用安全浓度亦>10ppm。 (二)茶皂素对沙蚕的毒性试验 沙蚕又叫海蚯蚓,栖于潮间带或虾池底部淤泥中,是对虾的重要饵料生物。沙蚕在分类上属环节动物,但它与鱼类具有相同之处,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细胞。 试验结果表明,茶皂素对沙蚕有一定的毒性,表3列举了0、0.5、3、5ppm4个处理组的观察结果(其中1、2ppm处理与对照组一样,没有异常未列入)初步看出茶皂素对沙蚕的致死浓度大于3ppm。试验中还发现,将中毒死亡的沙蚕喂养鱼类及对虾,未发现有不良的影响。 表3 茶皂素对沙蚕的毒性试验 Table 3 Toxicity tea saponin to clam worm (单位:存活数,Unit:No. of survival)
* 1条死亡为受伤断裂者 * * 严重中毒,体表开始褪色 * * * 呈透明状,部分已解体 * 1 die of injury * * Seriouly poisoned and faded * * * Transparent and disintegrated (三)茶皂素毒性的持效性观察 试验以对茶皂素毒性敏感性较强的纹缟鰕虎鱼为材料,采用放养鱼苗的办法,即投药后间隔一定时间投放鱼苗。茶皂素Ⅰ设0.5、1、2、3和5ppm和茶皂素Ⅱ设0.7、0.8、1和5ppm等9种不同浓度处理,持续5天,每天放鱼。结果表明,两种型号茶皂素在5ppm以内时,在投药后的第2天(即24小时左右),均存在有毒性,但到40小时以后,毒性已下降至不再引起鱼中毒死亡,即说明茶皂素的鱼毒活性在自然环境中能自行降解,这在使用安全行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 讨 论 在不鼓气条件下,对虾放养48小时后,当茶皂素Ⅰ超过40ppm、茶皂素Ⅱ大于60ppm、溶氧量降至1.3毫升/升以下时,出现了对虾的严重死亡,而在鼓气的条件下死亡则很少,说明死亡原因不完全是茶皂素毒性所致,而主要是水中缺氧之故。水中溶氧量低于1.3毫升/升时影响对虾生存的这一结果,与日本今井丈夫试验结果一致。 水中溶氧量降低的原因,其一是对虾生长中耗氧所致,如对照组 48小时后水中溶氧量从5.8毫升/升下降致4.6毫升/升;其二溶氧量是随茶皂素浓度的提高而下降的(表2),这从两种型号茶皂素100ppm水溶液放置过程中溶氧量的变化测定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:对照组经32小时其溶氧量仅从7.1毫升/升,而处理组的溶氧量则从7.3毫升/升下降2.5—3.3毫升/升。但从表2看出,茶皂素的这种作用在10ppm以内并不明显,虽有对虾养殖,经48小时其溶氧量仍能保持3—3.3毫升/升。因此,在进行高浓度试验时,应注意保持水中有一定的溶氧量。 至于茶皂素溶液毒性降解的原因,可能与海水的酸碱度有关。从测定记录来看(表4),海水pH值在8.0左右,呈微碱性,略受茶皂素浓度及放置时间的影响,但影响甚微。在碱性条件下,茶皂素不很稳定,甙元与有机酸之间的酯键断裂分解成原皂草精醇—A和有机酸,毒性也随之消失。山田等人的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。至于解毒的真实原因,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这种自行降解的特性,对环境保护是有利的。 表4 不同浓度的茶皂素海水溶液放置过程中的pH值变化 Table 4 Changes of the PH values of the sea water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ea saponin during the course of laying up
结 论 1. 对虾对茶皂素具有较高的耐受力,在不鼓气的自然条件下,使用安全浓度>10ppm,在有充气保证溶氧量的前提下,忍耐浓度可达80ppm。 2. 茶皂素对饵料生物——沙蚕也有毒性作用,致死的浓度>3ppm。 3. 茶皂素在微碱性(pH值8左右)海水中会自行降解,浓度在5ppm以内,药 剂有效时间约2天左右,一般45小时已无鱼毒活性作用。 参 考 文 献 [1]岑丰:世界对虾产销现状,《中国水产》,1990(1):40—41 [2]陈家鑫等译编:《浅海完全养殖》,农牧渔业部 |